禮拜

5月21, 2022

做我不想做的事,不做我想做的事

介紹

在這段經文中,保羅討論了我們的內在(我們是誰)與外在(我們應該成為或想要成為的人)不匹配的問題。在這種情況下,外部是上帝設計世界工作的方式,用當代的話來說,讓我們成為“最好的自己”。這被稱為「律法」,在希伯來語中是托拉,是上帝最基本的指示。在這裡,上帝給出了生命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異象,並邀請人類進入那種美好的生活。在托拉的末尾,我們找到了一個簡單的邀請: 選擇生活! 上帝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生活的異象,以及幫助我們過這種生活的標準和規則。然而,在內在,我們真實是誰的現實 - 破碎,扭曲,充滿慾望,將我們推向痛苦和心碎 - 與美好生活的理想或願景非常不同。當保羅反思他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的不匹配時,他總結道:「我是個可憐的人!他看起來像一個口渴的人,伸手去拿一杯水,卻發現它只是他夠不到的。

反思問題:

  • 你不做你想做的事和做你不想做的事的具體方法是什麼?

  • 考慮一下你最近或經常感受到的對他人的刺激。這些煩躁告訴你關於你自己的什麼?

  • “感謝上帝。”在你的心裡,把你的罪放在耶穌身上,敬拜上帝完全接受你。